主要是以下情况引起的
父母的体质遗传,先天营养不足;
长期用脑过度,劳心伤脾;
后天营养不均衡(比如,减肥,挑食);
劳则伤气、卧则伤气;
大病久病或经常服用药物、激素等。
总体特征:元气不足,以疲乏、气短、自汗等气虚表现为主要特征。
形体特征:肌肉松软不实。

常见表现:
1.声音低弱,气短懒言。
2.精神不振,容易疲乏,易出汗。
3.面色偏黄,或苍白,目光少神,口淡,唇色毛发不华
4.舌淡红,舌体胖大,边有齿痕,脉象虚缓。
5.排便不顺畅甚至便秘,排便时费力,大便质软。
心理特征:性格内向,不喜冒险。
发病倾向:易患感冒、内脏下垂病,病后康复缓慢。
适应能力:不耐受风、寒、暑、湿邪。
调理重点
减肥首先要健脾益气、培补元气
一个气血平衡的人,身体内气的运动充分,进餐之后,该吸收的营养物质吸收了,该排泄的排泄了,该气化的气化掉了,他的身体就会不胖不瘦。一个气虚之人,身体内气的运动不充分,进餐之后,该吸收的营养物质没吸收,该排泄的没排泄,该气化的没气化掉,结果,这些没有被气化掉的物质就被转化成脂肪,堆积起来。脂肪是什么?脂肪就是体内没有被气化掉的垃圾。食物选择:宜多吃具有益气健脾作用的食物,宜食性质平和,偏温而容易消化的食物,平时应注重调理脾胃,适当进补。
推荐食物:粳米、小米、大麦、白扁豆、土豆、白薯、红薯、山药蘑菇、香菇、大豆、大枣、桂圆、蜂蜜、牛肉、鸡肉、猪肉、糯米、鲫鱼、鲤鱼等。
饮食禁忌:不宜食过于滋腻、难消化、加工食物(含化学添加物)或生冷饮品及苦寒、辛辣燥热等寒热偏性明显的食物。少吃具有耗气作用的食物,切忌生冷食物,不宜多食辛辣食物。
避免用食:辣椒、槟榔、空心菜、香菜、胡椒、紫苏叶、生萝卜、薄荷等。
起居宜有规律,保持充足的睡眠,重视午睡。注意保暖,避免劳累或运动后出汗受风。不宜过劳,以免损伤正气。
原则:运动量小且较和缓的项目,一般情况下,先选择小运动量,以后逐渐加大,循序渐进。
运动量:每周至少3~5天,每次持续30分钟。出汗后不宜马上洗澡,可先用干毛巾擦遍全身,待汗出减少后再行洗浴。
运动形式:散步、爬楼梯、踢毽子、放松性游泳、太极拳、健身操、瑜伽等。